2025年5月16日中午,港交所的钟声刚停场外股票配资,绿茶餐厅的股价就“跳水”了。 这家被网友称为“初代网红”的餐厅,折腾了四年、递交五次申请才上市,结果开盘就跌了5.56%,市值瞬间蒸发近3亿港元。
创始人王勤松和路长梅夫妇倒是笑得开心——他俩手里攥着54.29%的股份,按发行价算身家25亿港元。 可股民们看着绿油油的K线图直骂娘:“合着我们成了韭菜收割机? ”
这对浙江夫妻的故事确实励志。 2004年,他们在西湖边开了家青年旅社,顺带给背包客们炒菜做饭。没想到客人冲着烤鸡和火焰虾疯狂打卡,吃饭的人比住店的还多。 2008年他们干脆转型开餐厅,人均30元的价格配上小桥流水的装修,迅速火遍全国。
但资本市场的路比做菜难多了。 2021年3月,绿茶餐厅抢在老乡鸡、老娘舅前面第一个交表,结果被扒出“餐厅数量注水”——招股书里说有180家店,实际营业的只有159家。 次年两次过聆讯又碰上港股暴跌,硬是没敢挂牌。
等到今年终于上市,数据却越看越不对劲。 2024年虽然赚了3.5亿净利润,但客单价从三年前的62.9元跌到56.2元。最要命的是翻台率,2023年每张桌子每天能接待3.3拨客人,2024年只剩3拨。 有网友吐槽:“现在去绿茶都不用排队了,这还是我认识的网红店吗? ”
股东们早就闻到危险气息。 2023年公司突然大手笔分红3.5亿,创始人家族拿走2.51亿,瑞士私募合众集团薅走0.98亿。 上市当天合众集团又甩卖7.5%股份,套现3.49亿港元。投资人柏文喜一针见血:“急着套现要么是缺钱,要么就是不信公司能涨。 ”
门店扩张更像在玩数字游戏。 2022年新开47家店,2023年加到89家,2024年飙到120家。 公司还夸下海口,说2027年要开到1200家店。 可2025年前五个月只新增27家店,照这速度得再干20年。
更吓人的是单店销售额坐过山车。 2022年日均2.32万,2023年冲到2.72万,2024年又跌回2.17万。 有餐饮同行算账:“按这个数据,新开门店八成在亏钱,纯粹是给房东打工。 ”
创始人总说要做“餐饮界优衣库”,可消费者不买账了。 小红书上,“绿茶餐厅为什么没人去了”的帖子获得2万点赞,最高赞评论写道:“十年前觉得环境高级,现在看都是淘宝同款装饰,菜品也万年不变。 ”
直营模式更是烧钱黑洞。 2023年流动负债冲到11.78亿,现金储备三年缩水三分之一。 虽然公司解释“负债率从82%降到68%”,但懂行的都知道,这不过是上市前紧急做账的结果。
杭州某商场负责人透露:“绿茶现在拿铺位都挑三四楼,黄金位置早被新品牌占了。 ”还有前员工爆料:“后厨预制菜比例超过60%,所谓的现做烤鸡都是冷冻货。 ”
上市当天,王勤松在敲钟现场大谈“餐饮情怀”,可股民盯着分时图欲哭无泪。截至收盘,绿茶餐厅股价定格在6.12港元,比发行价暴跌14.88%。 证券分析师直言:“餐饮股破发已成常态,但首日跌这么狠的确实少见。”
如今打开绿茶餐厅的财报,最亮眼的反而是“政府补贴”栏目——2024年拿到5600万税收优惠,比净利润增速还高。 有网友毒舌评论:“搞了半天,原来是在帮地方政府冲KPI。 ”
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数据更残酷。 大众点评显示,2024年华东地区门店差评率上涨15%,招牌菜烤鸡被吐槽“肉质柴、没香味”。 广州某门店经理承认:“现在工作日午市都坐不满,周末排队不超过半小时。 ”
私募股东套现离场场外股票配资,创始人坐拥25亿身家,普通股民深套其中。这场资本游戏里,唯一没变的是菜单上那道标价35元的“传奇烤鸡”,只是不知道它的味道,还能不能配得上“传奇”二字。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